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楚簡專題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Chu Inscribed Bamboo Slip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徐富昌 
課號
CHIN7444 
課程識別碼
121 M343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310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8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楚簡專題研究」以歷來新出楚簡為主要講述與討論的對象。本學期擬以三大主題為專題討論範疇:

其一:郭店簡《老子》相關問題研究
其二:清華簡中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研究
其三: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研究

講次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講 緒論
1–1、楚簡簡專題研究課程說明
1–2、戰國楚簡及相關研究之總介
1–3、專題分組
第二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一
2–1、《郭店楚簡•老子》文本綜合解讀
2–2、《郭店楚簡•老子》甲組文本解讀
第三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二
3–1、《郭店楚簡•老子》乙組文本解讀
3–2、《郭店楚簡•老子》丙組文本解讀
第四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三
4–1、《郭店楚簡•老子》之文本性質
4–2、出土及傳世《老子》文本綜合討論
第五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解讀之三
5–1、《郭店楚簡•老子》異體字討論
5–2、《郭店楚簡•老子》古今字討論
5–3、出土楚簡之異體字綜合討論
第六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解讀之四
6–1、《郭店楚簡•老子》通假字討論之1
6–2、《郭店楚簡•老子》通假字討論之2
6–3、出土楚簡之通假字綜合討論
第七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一
7–1、〈鄭武夫人規孺子〉篇題、內容及價值
7–2、〈鄭武夫人規孺子〉釋文、釋義
7–3、綜合討論
第八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二
8–1、〈鄭文公問太伯〉篇題、內容及價值
8–2、〈鄭文公問太伯〉釋文、釋義討論
8–3、綜合討論
第九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三
9–1、〈子產〉篇題、內容及價值
9–2、〈子產〉釋文、釋義討論
9–3、綜合討論
第十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四
10–1、〈良臣〉篇題、內容及價值
10–2、〈良臣〉釋文、釋義討論
10–3、綜合討論
第十一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五
11–1、〈繫年〉第二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11–2、〈繫年〉第八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11–3、〈繫年〉第二十三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第十二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一
12–1、《周公之琴舞》圖版及釋文解讀
12–2、綜合討論
第十三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二
13–1、《芮良夫毖》圖版及釋文解讀
13–2、綜合討論
第十四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三
14–1、《孔子詩論》文獻解讀
14–2、《孔子詩論》與《詩序》比較
14–3、綜合討論
第十五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四
15–1、安徽大學簡《詩經》圖版及釋文解讀1
12–2、綜合討論
第十六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五
16–1、安徽大學簡《詩經》圖版及釋文解讀2
16–2、綜合討論
期末考週

以下簡介出土楚簡:

目前已出土的楚簡,計有以下幾批:1、五里牌楚簡;2、仰天湖竹簡;3、楊家灣楚簡;4、長台關楚簡(信陽楚簡);5、望山楚簡;6、藤店楚簡;7、曾侯乙墓竹簡;8、天星觀楚簡;9、九店楚簡;10、臨澧楚簡;11、夕陽坡楚簡;12、秦家咀楚簡;13、包山楚簡;14、慈利楚簡;15、郭店楚簡;16、新蔡葛陵楚簡;1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竹書;18、香港中文大學藏簡;19、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本課將對以下幾個重要的楚簡:1.郭店楚簡、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竹書、3.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4.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等四大重要出土楚簡進行專題討論。簡介如下:

一、郭店楚簡
1993年,湖北省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804枚竹簡,內容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典籍。道家類有《老子》甲、乙、丙三組,均係摘抄(是否摘抄仍需討論),不相重複,並附有一篇《太一生水》,是對《老子》解說引申。儒家類著作可分為兩組:第一組有《緇衣》、《五行》、《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六篇。第二組有《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兩篇。此外還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兩篇,另有《語叢》四組,雜抄百家之說。荊州市博物館編《郭店楚簡竹簡》(文物出版社,1988年)一書,對該墓出土的竹簡等作了全面翔實的論述,並附有竹簡的圖版、釋文、考證等內容。

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竹書
1995年,上海博物館藏從香港市場購得1200餘枚戰國竹簡,內容涵蓋儒家、道家、雜家、兵家等各方面涉及的主要古籍有《易經》、《詩論》、《緇衣》、《子羔》、《孔子閒居》、《彭祖》、《樂禮》、《曾子》、《武王踐阼》、《賦》、《子路》、《桓先》、《曹沫之陣》、《夫子答史留問》、《四帝二王》、《曾子立孝》、《顏淵》、《樂書》、《魯邦大旱》、《卜書》等八十餘種先秦古籍,少數有傳本,但差異較大,大多今已失佚。
馬承源等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目前己發佈九冊(含圖版、釋文及考證等內容),其內容分別如下:
第一冊,2001年11月出版,包括《孔子詩論》、《緇衣》、《性情論》3篇。,參見(《上博楚竹書‧(一)》);
第二冊,2002年12月出版,〈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從政〉(甲篇、乙篇)、〈昔者君老〉、〈容成氏〉,參見《上博楚竹書‧(二)》。;
第三冊,2003年12月出版,〈周易〉、〈中弓〉、〈亙先〉、〈彭祖〉,參見(《上博楚竹書‧(三)》);
第四冊,2004年12月出版,〈采風曲目〉、〈逸詩〉、〈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脽〉、〈柬大王泊旱〉、〈內豊〉、〈相邦之道〉、〈曹沬之陣〉,參見(《上博楚竹書‧(四)》);
第五冊,2005年12月出版,〈競內建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季庚子問於孔子〉、〈姑成家父〉、〈君子為禮〉、〈弟子問〉、〈三德〉、〈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參見(《上博楚竹書‧(五)》);
第六冊,2007年7月出版,〈競公瘧〉、〈孔子見季桓子〉、〈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慎子曰恭儉〉、〈用曰〉、〈天子建州〉(甲、乙本),參見(《上博楚竹書‧(六)》);
第七冊,2008年12月出版,〈武王踐阼〉、〈鄭子家喪〉(甲、乙本)、〈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乙本)、〈凡物流形〉(甲本、乙本)、〈吳命〉,參見(《上博楚竹書‧(七)》)等篇;
第八冊,2009年12月出版,包括《子道餓》、《顏淵問於孔子》、《成王既邦》、《命》、《王居》、《志書乃言》、《有皇將起》、《李頌》、《蘭賦》、《鶹鸝》10篇,(《上博楚竹書‧(八)》);
第九冊,2012年12月出版,包括《成王為城濮之行(甲、乙本)》、《靈王遂申》、《陳公治兵》、《舉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稱》、《史蒥問於夫子》、《卜書》7篇,參見(《上博楚竹書‧(九)》)等篇。

三、清華戰國簡
2008年7月,北京清華大學新購一批戰國楚簡。清華簡係由清華大學校友於2008年7月海外拍賣時,購捐給該校。據整理統計,竹簡數量(含殘片)接近2500枚,其內容多為經、史一類的典籍,大多在已經發現的先秦竹簡中是從未見過的,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將會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收入了《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九篇。「清華簡」中已發現有多篇《尚書》,都是焚書坑儒以前的寫本。有些篇有傳世本,如《金縢》、《康誥》、《顧命》等,但文句多有差異,甚至篇題也不相同,更多的則是前所未見的佚篇。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收入了一部已經失傳2300多年的歷史著作,整理小組將它命名為《繫年》。《繫年》一共有138支竹簡,字跡清晰,保存較好,只有個別殘損之處。全篇共分為23章,概要記述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前期的歷史,其中有許多事件不見於傳世文獻,或對傳世的《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有重大的訂正作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收入了8篇清華簡文獻分別是已失傳兩千多年的《傅說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辭》以及《赤鵠之集湯之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收入了《算表》、《筮法》和《別卦》文獻。其中,《算表》被認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用算具,距今2300多年,計算功能超越里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共收錄竹簡六篇,包括《命訓》、《厚父》、《封許之命》、《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和《殷高宗問于三壽》,多為傳世文獻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見的佚篇。其中,《命訓》見於今本《逸周書》,文句可校今本之訛。《厚父》應為《尚書》佚篇,篇中文句見於《孟子》 所引《尚書》。《封許之命》是周成王封呂丁于許的命書,也應為《尚書》佚篇。《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記湯與伊尹的問答,皆伊尹故事,前者討論政事,後者則表達了當時的天人觀。《殷高宗問于三壽》載殷高宗與三壽的對話,以一系列觀念表達作者治國與修人的思想。這些出土戰國文獻,對於中國古典學、古文字學、思想史等領域的研究無疑有重要價值。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共收入5篇戰國佚籍,記錄了春秋時期鄭、齊、秦、楚諸國史事,此批文獻的整理公佈將為歷史學、文獻學等領域提供新的研究資料。5篇文獻中有3篇是關於鄭國史事的,即《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和《子產》;1篇是關於齊國史事的,題為《管仲》;1篇是關於秦、楚史事的,題為《子儀》。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共收録竹簡四篇,皆爲傳世文獻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見的佚篇。其中,《子犯子餘》記重耳流亡到秦國,子犯、子餘與秦穆公的對話,以及秦穆公、重耳先後問政於蹇叔。《晉文公入於晉》記述晉文公從秦歸晉後,修政、修祀、增防、治軍,終至連年大勝而得東方諸侯。《趙簡子》包括兩部分,卽范獻子諫趙簡子及趙簡子與成鱄的對話。《越公其事》分爲十一章,敘述句踐困棲會稽,向吳求和,勵精圖治,最終滅吳的過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共收錄八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其中《攝命》為西周冊命文書,即《尚書》中亡佚的《冏命》,記載了周天子命伯攝出納王言、掌管刑獄,教育伯攝當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辭。《邦家之政》為孔子闡述治國為政的理念。《邦家處位》強調貢士選賢。《治邦之道》圍繞如何治國安邦展開。《心是謂中》是戰國時期性命之學的重要文獻。《天下之道》強調攻守之道關鍵在於得民心。《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涉及節氣推算、酸甘苦辛鹹五味功效、五祀五行的相配、虞夏商周禮樂質文之變等內容。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共收錄簡文四種五篇,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治政之道》篇與第八輯《治邦之道》思想內容相關,字詞運用一致,根據竹簡保存的相關資訊綜合判斷,二者可合而為一,是一篇罕見的政論長文。《治政之道》主張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於興人,而興人的標準是賢德等,其觀點多與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現出諸家融合的特點。《成人》篇以「成人」應對「王」問的形式,論說法律制度的意義、司法原則以及斷獄程式等內容,主張「德政亦用五時」。《乃命》二篇是誡命之辭,內容相互關聯,根據誡命物件,各有側重。《乃命一》誡命嬖禦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語謹慎,勿強取豪奪,以保其室家。《乃命二》誡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盡心相上等。《禱辭》篇與第三輯《祝辭》相類,皆係祭禱之辭,記錄了八類禱祠告事求福之辭。

四、安徽大學戰國簡
《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收錄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詩經》部分,共93枚竹簡,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簡照片,釋文注釋,安大簡《詩經》與《毛詩》的對照表、詩句韻讀、字形表及竹簡資訊表等。

以上諸簡,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故本課納為專題討論重點。 

課程目標
本課程為半學年課程,將以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及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為對象,並以:
(一)郭店簡《老子》文字文本等相關問題研究
(二)清華簡中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研究
(三)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研究
等三大面向,進行專題討論。課程會以文獻之圖版、釋文解讀為主,帶領同學從原簡進入。課程中並對各篇章之個別文字、各家注釋和文字現象等進行解析。並針對內容及相關時代的簡牘,進行文獻解讀和綜合論析。期望在課程架構中,能引領同學進入簡牘學研究之領域。 
課程要求
本課程的專題討論,分成觀念理解、知識學習及獨立研究三個層次進行,除了教授講述之外,亦將視情況規定專題報告等實際操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高 明:《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徐富昌、葉國良、鄭吉雄:《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徐富昌:《簡帛典籍異文側探》,(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張光裕、袁國華:《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張光裕、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陳松長:《簡帛研究文稿》(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
陳振裕、劉信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湯餘惠等:《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硏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
黃文杰:《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廈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叄)》(中西書局,2012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西書局,2015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中西書局,2017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中西書局,2018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參考書目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戰國楚簡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1976-1977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 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王 博:《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均明:《簡牘文書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李 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局,2004年)。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灣: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
周祖謨:〈古籍校勘述例〉,《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3年);又收入周祖謨:《文字音韻訓詁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吳辛丑:《簡帛典籍異文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高 明:《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徐富昌、葉國良、鄭吉雄:《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徐富昌:《簡帛典籍異文側探》,(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徐富昌:《武威儀禮漢簡文字編》,(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張光裕、袁國華:《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張光裕、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陳松長:《簡帛研究文稿》(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
陳振裕、劉信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湯餘惠等:《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硏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
黃文杰:《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楊寬:《戰國史》(增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楊澤生:《戰國竹書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
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廈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騈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資料篇、論著目錄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騈宇騫:《簡帛文獻概述》(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鄭有國:《中國簡牘學綜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叄)》(中西書局,2012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西書局,2015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中西書局,2017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中西書局,2018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討論 
50% 
 
2. 
學期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第一講 緒論
1–1、楚簡簡專題研究課程說明(含義、範圍、目的與效用)
1–2、戰國楚簡及相關研究之總介
1–3、專題分組 
第2週
9/24  第二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一
2–1、《郭店楚簡•老子》文本綜合解讀
2–2、《郭店楚簡•老子》甲組文本解讀 
第3週
10/01  中秋節放假。 
第4週
10/08  第三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二
3–1、《郭店楚簡•老子》乙組文本解讀
3–2、《郭店楚簡•老子》丙組文本解讀 
第5週
10/15  第四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獻解讀之三
4–1、《郭店楚簡•老子》之文本性質
4–2、出土及傳世《老子》文本綜合討論 
第6週
10/22  第五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解讀之三
5–1、《郭店楚簡•老子》異體字討論
5–2、《郭店楚簡•老子》古今字討論
5–3、出土楚簡之異體字綜合討論 
第7週
10/29  第六講 《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解讀之四
6–1、《郭店楚簡•老子》通假字討論之1
6–2、《郭店楚簡•老子》通假字討論之2
6–3、出土楚簡之通假字綜合討論 
第8週
11/05  第七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一
7–1、〈鄭武夫人規孺子〉篇題、內容及價值
7–2、〈鄭武夫人規孺子〉釋文、釋義
7–3、綜合討論 
第9週
11/12  期中考週
第八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二
8–1、〈鄭文公問太伯〉篇題、內容及價值
8–2、〈鄭文公問太伯〉釋文、釋義討論
8–3、綜合討論 
第10週
11/19  第九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三
9–1、〈子產〉篇題、內容及價值
9–2、〈子產〉釋文、釋義討論
9–3、綜合討論 
第11週
11/26  第十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四
10–1、〈良臣〉篇題、內容及價值
10–2、〈良臣〉釋文、釋義討論
10–3、綜合討論 
第12週
12/03  第十一講 《清華簡》鄭國事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五
11–1、〈繫年〉第二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11–2、〈繫年〉第八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11–3、〈繫年〉第二十三章與鄭國相關部分之討論 
第13週
12/10  第十二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一
12–1、《周公之琴舞》圖版及釋文解讀
12–2、綜合討論 
第14週
12/17  第十三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二
13–1、《芮良夫毖》圖版及釋文解讀
13–2、綜合討論 
第15週
12/24  第十四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三
14–1、《孔子詩論》文獻解讀
14–2、《孔子詩論》與《詩序》比較
14–3、綜合討論 
第16週
12/31  第十五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四
15–1、安徽大學簡《詩經》圖版及釋文解讀1
12–2、綜合討論 
第17週
1/07  第十六講 楚簡詩類文獻相關問題討論之五
16–1、安徽大學簡《詩經》圖版及釋文解讀2
16–2、綜合討論 
第18週
1/14  期末考週